作为芒果台的两大王牌综艺,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和《披荆斩棘的哥哥》始终保持着较高的话题度。最初《浪姐》率先登场,随后《披哥》也加入了这个系列。今年《浪姐》依然热度不减,而《披哥》在赛制后本应延续成功,却未能达到预期效果。
回顾《披哥》第一季的盛况,节目不仅创造了现象级热度,更让多位男艺人成功翻红。当时节目收官时,观众对哥哥们建立的深厚情谊恋恋不舍。然而这股热情在后续几季中逐渐消退,直到1"再就业男团1"的加入才重新点燃观众兴趣。
本季《披哥》采用七队对抗模式,但细看阵容不难发现,节目组面临嘉宾邀约困境。大量返场嘉宾的参与,甚至包括像1"top登陆少年1"这样的年轻艺人,都反映出新鲜血液的匮乏。尽管拥有忠实观众基础,但以人气为导向的赛制设计,使得部分队伍从官宣起就注定成为陪跑。首轮淘汰的PROME和INTO1两支队伍共七人离场,暴露出赛制的明显缺陷——若每轮淘汰一队,最终将所剩无几。
展开剩余49%节目延续了前几季的1"抱团1"现象,这次更将组队固定化,完全背离了观众期待的多元合作。虽然制作方后期调整赛制,打乱重组带来些许看点,但为时已晚。即便请来1"快乐老咖1"组合——苏醒、王栎鑫、王铮亮和张远制造话题,也难掩整体疲态。芒果台深谙流量之道,但仅靠少数嘉宾难以支撑整季节目。
随着季数增加,《披荆斩棘的哥哥》面临的核心困境愈发明显:优质嘉宾资源枯竭,重复阵容导致观众审美疲劳。这种困境不仅影响节目质量,更折射出国内综艺创新乏力的现状。如何在保持节目新鲜感与维持品质之间找到平衡,成为制作方亟待解决的难题。
发布于:福建省易云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